云南大学考研(云南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云南大学考研,云南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近年来,大理州充分发挥非遗聚合、文旅融合的优势,不断推进非遗传承创新,非遗文化花样“出圈”,从扎染、瓦猫、甲马再到刺绣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焕发着新风采,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大理璀璨纷呈的非遗文化也吸引了“遗韵薪火——云南大学非遗科普调研组”来到大理,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非遗之旅。

调研组首先对大理非遗文化进行了解,再经过仔细地筛选之后,最终选择极具代表性的喜洲、剑川等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在与当地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入地沟通交谈和亲自体验非遗产品制作的过程中,体味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传承之路上的荆棘与曙光。

喜洲白族民居彩绘——画在白墙上的水墨丹青

喜洲镇被称为“白族风情第一镇”,也有“白族民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厅两院(六合同春)”“走马串角楼”等风格。而在发展过程中,白族民居建筑也经历了演变,最终形成集北方民居建筑的深沉厚重和南方民居的洒脱秀丽于一身的风格。把建筑技术和民族技艺融为一体,展现出白族民间匠人的精气神。

“青砖黛瓦、粉墙画壁”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彩绘技艺也让原本略显严肃的建筑变得鲜活起来。白族民居彩绘传承人杨月宝介绍,白族民居多在大门、照壁、山墙、腰线、龙马角等部位饰以精致的彩绘,其中香草纹、如意云纹和回纹三种图案出现最多,是彩绘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

大理州内的白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往往呈现青砖、白墙、灰瓦的外观。与此相协调,建筑彩绘的色彩也以黑、白、灰为主,着重突出素白这一白族民居建筑的主体色调。白族地区的建筑彩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题材多样,寓意深刻,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彩绘技艺在传承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这门技艺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和危险性,导致能精通的人不多;其二是当地民众了解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其三便是跟随师傅学习的人群平均年龄逐渐上升,很多年轻人不再愿意学习彩绘这门技艺,导致彩绘群体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人才断流使得传承存在一定问题。

杨月宝为了更好地将白族民居彩绘技艺进行传承,也积极开班授徒,每年都要义务性地教授新徒弟。他带出去的徒弟已经有几百个,年纪最小的徒弟才15岁。杨月宝看到年轻人认真钻研彩绘技艺自己感到非常欣慰,希望能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剑川——生生不息的古韵传承

剑川坐落于云南省西北部,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名邦。调研组在剑川采访了白族阿吒力民俗音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车玉江。

白族阿吒力民俗音乐主要流传在剑川县,其音乐及乐舞丰富多彩,科仪形成程式化的定势,音乐、乐舞成套、安排有序,极具特色和研究价值。2017年6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长期在大理乃至云南全省流行,但现今在内地早已失传,在白族地区能较为完整地掌握阿吒力音乐、乐舞的也仅有剑川的几位艺人了。在采访的过程中车玉江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阿吒力民俗音乐相关发展历史,当谈论到阿吒力民俗音乐的传承问题时,他也担心这项技艺在自己手中失传。

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能够将传统技艺进行延续,更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特色产业,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剑川木雕和剑川土陶,本就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极高的艺术造诣,在经过不断创新发展之后,已经逐渐形成较为规范化的产业模式,例如剑川的木雕小镇和土陶艺术馆等,不仅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成为了剑川一张靓丽的名片。

剑川狮河木雕有限公司经理车建斌表示:“目前,甸南狮河村已经发展为木雕专业村,带动更多的村民传承和发展木雕技艺。”剑川狮河木雕有限公司将非遗和市场相结合,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产品由原来的50种增加至300种,使剑川木雕产值从2012年的1.1亿元增至2021年的28.53亿,从业人员从8120人增至25860人,有效带动整个村镇的产业发展,也为当地居民就业致富提供了路径。

剑川土陶非遗传承人董志明在传统的产品创新以外,更是将土陶制作发展为体验课程,让外地人可以更加近距离地体验,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非遗产品。他表示:“我们把一些体验课程做起来,可以进行体验,也可以学习培训。希望把周边的劳动力带动起来,整合好资源,让更多的群众就近就业。”非遗文化在剑川正在蓬勃发展,创造出更多属于剑川的非遗记忆。

随着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功创建,更应重视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将非遗之美、文化之韵融入社会生活,坚定文化自信,描绘新时代大理文化生态保护的美丽画卷。(云南大学 车愫 蔡云宏)

编辑:赵正银 陈琳玲

值周:胡亚玲 张辉

主编:李胜

云南大学考研(云南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