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研人数(历年考研人数统计全国)




历年考研人数,历年考研人数统计全国

免责声明:文章系转载,著作权署名权归原作者。

更多好文,搜索微信公众号:作家朝颜,添加关注。

作者:圈儿

不知道是周围的朋友年龄大了开始有仪式感了,还是这两年节日的氛围比较好,这两天感觉大家都在过圣诞节。

有朋友聚会的,有家人陪伴的,也有吃去海吃海喝嗨到天亮的。

但是,有一批人这个周末正在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考研。

根据《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报考2022年研究生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457万人,同比增长21%。

这是近五年来最大的考研人数增长记录。

我记得当时2018年的时候我也感慨过考研人数的暴增,那一年直接逼近300万,没想到这才三年过去,人数已经奔着500万去了。

现在每年高考人数也不过1000万出头,也就是说每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有近一半的人在考研了。

即使考虑到不少高校2020年以后扩招的一些,竞争压力也只大不小。

作为一个已经而立之年的人,我印象里08年经济危机以来,就开始说最难就业季。都最难了十多年了。

而且这个提法会一直持续下去,就业难的现象不会那么快缓解。

而今年,如果你刚好赶上毕业季,你面对的毕业季,将是空前严峻的。

这是喊了多少年最难就业季,因为疫情,真的迎来了最难。

如果不是大学生泛滥?哪里来的最难就业季?

如果不是高校大扩招,哪里来的大学都在劝退专业,读书无用论开始又流行了?

其实,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大学专业在劝退,而是对于绝大多数人的专业来说,真的,读了和没读,没啥区别。这是大扩招带来的严重后果。

读研了其实有的时候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我本科毕业7年了,和我一批的同学,往往本科生比硕士生,日子过得还要好一点。

为什么?因为本科毕业直接在二线城市买房的同学,都赚翻了,而往往硕士毕业的人,哪怕是读了名校的硕士。

读书三年,却发现,杭州、苏州、南京、成都、厦门等二线城市、还要深圳上海等超级大都市,哪怕是南昌、合肥等三线省会城市,房价也在这几年一飞冲天。

读书三年,房子买不起。

晚买房一年,至少亏掉几十万。

只是恨,只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生几年?

每月的工资,至少三分之一要交给房东,那个手握十几串钥匙的包租婆邻居,她的孩子只不过读了个大专,工资也就3、4千,长得五大三粗,但却可以对你这个租客高声呵斥,你只能颤颤巍巍。

因为他是“富二代”“拆二代”“房二代”。你自己就会反思自己,辛苦打拼一辈子,可能都在北上广买不起一套房。

读大学,读研究生有什么用?

这种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平衡会让人产生一种割裂:

你努力有用吗?你努力学习考上985,学了最好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公司原始员工,在30多岁的时候却因为健康问题,被公司以各种理由,逼迫你辞职。。。

你的曾经的leader,今天却是你深夜打的滴滴专车司机,你的在35岁的也面临中年危机,面临失业。

你还需要尊严吗?

与考研暴增,成反比的出生率,这两年却跌破1%,创1978年来新低!

根据年鉴,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仅净增204万人。

2019年是467万,2018年530万人。

一年不如一年了。

要知道,在2012年,我国的新增人数可是超过了1000万人。

与历史高点相比,现在的自然增长率则萎缩到1/10不到,足见人口形势之严峻。

之前预测2027年的时候,中国的新增人口将变成负的。

现在来看,要提前了!

很多专家都说,是疫情,让出生人口减半了!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的月出生人口,降幅约在10%至15%左右。

而2020年1月至9月降幅已达20%至30%,11月和12月则比2015年同期减少45%以上。

真的是因为疫情吗?

同样是疫情,新西兰新生婴儿数量创2015年以来最高。

同样是封锁期,为啥人家生了,我们不生?

值得思考。

其实,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归根结底,就是经济压力大。

中国教育进步了,情感开放的文化的因素有,优生少生的文化因素也有。

但,这都不是主要原因。

只有通过一些积极措施,把生育、养育成本降下来,才能改变情况。

而不是单单想着禁止这个行业,限制那个资本。

为什么要把考研和出生率放到一起说呢?

最佳的结婚年龄,最美的青春,都在奋斗考研呢。

你想找个20多岁的姑娘,她在考研。

你想找再大点,她在国考。

等你找到能结婚的了,她已经把他的青春美颜,奉献给了考试。

不是你不想结婚,而是你要等姑娘上岸啊。

考研人数暴涨;院校大幅扩招;学历贬值加速;就业竞争加剧;如此循环内卷。

放开三胎又有何用?

如果再换把富士康用工荒和考研人数爆炸这两个事得连起来看。

到底是招工难还是找工难?

一边是广东制造业普工“月薪7000招不到人”;

一边是大数据调研硕士实际薪酬6500

算笔账:

18岁,高中毕业去富士康拧螺丝,

假设中间7年工资不涨,每年赚7万

25岁时已经赚了50万

除了养活自己,攒个30万问题不大吧。

而此时,25岁的硕士刚毕业开始找工作。

从零开始。

你要说压力大,抑郁跳X楼

貌似这两年富士康和硕士们谁多还不一定。

这就叫结构性失衡。

做父母的谁都不愿意自己孩子拧螺丝,那么拧螺丝的工资必然要涨。

随着少子化、老龄化,这种失衡还会进一步加剧。

怎么办?

你要问我怎么办?问题就在经济。

究其原因,就是2015年的涨价去库存。我相信很多人还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吧:增发货币、降低利率、放松信贷、取消限购、棚户区改造。一通组合拳下来,地方政府的债务清理干净了,由央行和房地产带动的天量流动性,导致就业环境出奇的好,工资高,房价涨,傻子才去考研,再不赶紧去大城市落户就来不及了。

照这个剧本走下去,30年前日本发生的事毫无疑问会重现在中国,所以以2017年为分界线,人民币相对美元为首的外汇进入了升值周期,房地产也开始「房住不炒」了。从那时开始,从国外买包变得越来越便宜,但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受到打击,土木行业受冲击严重,整体就业行情保持着稳中有跌,而房价却一飞冲天。

工资涨幅不明显,竞争越来越激烈,房价却飞到了天上,为了满足自己买房的梦想,就有了那一年50万人的考研人数增长。

这是一种无效内卷。你去考研吧,涨价去库存的蛋糕已经没了,好岗位变少了,但研究生变多了,奖学金和住宿资源就变少了,读了三年研究生也根本看不到啥质的提升。你不去考研吧,连口汤都不剩了,比不考研更糟糕,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就是接受不了本科生的工作待遇,辞职之后来考的研。

这两年,有些媒体经常爱发一些劳动人民发家致富的故事。

比如女记者回家乡一年卖地瓜卖了一个亿,比如大叔卖葱油饼,月入二十万,年入二百四十万。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个别文字工作者,账都没算过来。

不要再搞一些花里胡哨了!

直面问题吧!

如何持续放经济活力,为老百姓营造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如果不这样,内卷只会更加重。

到最后,满盘皆输啊。

历年考研人数(历年考研人数统计全国)

赞 (0)